我国包装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利用的探讨
我国包装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利用的探讨
我国包装行业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发利用促进了现代包装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也为面向21世纪的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包装行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无限生机。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包装信息,以促进区域之间包装信息的交流;同时通过网络,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包装类教育,特别是包装行业的远程教育,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包装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另外,包装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发利用,还将为人们提供种类繁多的包装商务及贸易信息,有利于包装行业的整体化、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就此做些探讨。
当前包装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利用的主要特点
包装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成的,以便于发布、查询与存取利用的有关包装行业信息资源的总和。作为包装文献在Internet 及网络环境下的表现形式,当前包装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利用的主要特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包装信息资源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我国各地区的包装行业主管部门、包装科研机构、包装院校、包装企业以及相关的包装专家学者等都相继建立自己的Internet 网站,以进行包装行业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发布,提供包装信息服务。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文本式信息、计算机软件、CD-ROM、影像制品、网络数据库等。从内容上看,涉及面也比较广泛,涵盖包装行业的政策文件、学术信息、经济活动及商务贸易信息,还有包装史文献、民间包装艺术等,可以把包装行业的信息都蕴含于其中。
2.包装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目前,我国互联网上的包装信息主要来源于相关包装科研机构自建的包装信息数据库、包装报刊杂志、各包装网站信息及通过与Internet 连接所获取的各类包装信息,此类信息均经过处理并且以数字化形态出现在网络上。因此,其是以数字化形态在网络环境中存储和传递的。所以,它便于实现包装信息服务手段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包装信息资源开发的工作效率。
3.包装信息资源地域发展不平衡
从网络上看,我国的包装信息资源地域之间发展及分布不平衡。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包装信息较为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包装信息资源则较为匮乏。据2006 年7 月19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8 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 年上半年,中国域名总数约为295 万多个,华北、华东、华南的注册域名数占注册域名总数的83.6%,东北、西南、西北的注册域名数只占注册域名总数的14.0%,所占比例非常小。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和网络基础设施的限制,导致西部地区的包装网络信息资源疏于沿海地区。
4.包装信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国内包装信息资源的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制度及管理模式,互联网上的包装信息资源大多未经编辑,也未经相关行业机构部门审核,使得我国互联网上的包装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显得过于杂乱,大部分网站的包装信息资源缺乏二次加工,其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信息污染严重,给包装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不便。
5.包装信息资源的动态性、即时性缺乏
我国部分地区的包装网络设施相对落后,资源来源短缺,熟悉包装类信息资源整合的人才不足,因此,使得部分地区的包装信息资源建设动态性、即时性不足,缺乏有效的即时更新,无法适应当前网络环境中包装信息的快速变化,甚至一些地区的包装企业还存在被动建网、被动建站、被动接受信息的现象。由于当前包装信息资源所连接的网络、网站、网页处于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中,而互联网信息的快速更新,也就使得包装信息资源的建立、更迭和消亡都无法预知。
6.包装特色显著
目前,各包装院校及部分包装专业站点都建设了各具特色的包装信息资源系统,既体现了我国包装行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包装”特色,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目前的包装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包装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利用的基础建设
我国包装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发利用的基础建设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上世纪90 年代后期,各类包装及印刷网站层出不穷。据百度搜索显示,截至2006 年9 月,在百度可搜索得到的包装类网站和页面可达3500 万之多。
中国包装联合会、浙江省包装技术协会、广东包装技术协会等包装相关机构开设网站较早,在国内包装类杂志期刊中,《中国包装》和《包装工程》、《包装世界》杂志上网较早。湖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武汉大学等近60 所包装高校是CERNET 支持下的包装高等院校网站,中国包装教育网、包装知识网都是Internet 支持下的包装教育类专业站点。其他如中国包装网、大中华印艺网等也都在其相关频道开设了包装教育类内容。还有一些诸如“中国钢桶包装网”、“中国包装网址导航网”以及“外贸包装设计网”等都是极富创意的个人包装网站。这类包装信息站点就特定的包装专题展开资源建设,各具特色。另外,中国包装总公司、常州永盛包装有限公司、中国廊坊包装设备制造总公司等都建立了网站,并在其网站对本公司的相关情况、产品等进行介绍和宣传,部分公司网站还具备了一定的初步电子商务能力。
目前,国内包装类电子商务网站日益增多,除了各省市依托其包装技术协会所建设的包装电子商务网站外,由相关公司组建的包装电子商务网站也比较多,这类网站大都具有基本的电子商务能力,兼具地方性包装特色,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包装商务信息资源,能够为包装企业提供大量服务。
包装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的发展策略
包装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的目的在于运用现代网络及Internet 技术,打破行政区域和包装界限,消除地域阻隔,使包装信息资源融入到整个的网络环境中去。但我国包装行业的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水平较之其他行业而言相对比较落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网络覆盖率低,网上包装信息资源数量十分有限(大多来源于国内相关包装媒体杂志);加上市场经营理念淡薄,缺乏规划、协调、运作及服务的管理机制,无法建立信息存储、获取和传播的一致性协议,信息内容繁杂混乱,资源共享难成现实。为促进包装信息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针对现存的各种不利因素,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建立一个包装行业信息网站管理机构
建立一个权威的包装行业信息管理机构,从而将不同类型的网站组织起来参与网络建设,分配各包装网站的职责。与此同时,强化各地包装组织机构、科研院所及包装院校的管理职能,制定信息化协议,统一数字化信息或记录格式标准,使包装信息资源建设有组织、有秩序地协调发展,为建立包装信息资源网络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改善部分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条件
通过提升计算机硬件配置,全面提高宽带及加快网络传输速率,开辟部分地区的局域网及In-ternet 的信息传输通道,使部分相对落后地区的信息网络得到技术和设施方面的充分支持和保障,并使各网络形成既开放又相对独立的运作系统,为包装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保证。
3.加强“包装”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
当前,国内各包装网站独自经营,相对分散,使得包装信息的组织相对无序,可考虑各包装网站尤其是各地包装网站联合经营,信息集成,从而使之形成一个包装信息资源体系,通过其中枢机构进行信息的组织、采集、共享。为此,包装信息资源建设应加强包装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高度重视包装信息资源体系、信息检索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保证各包装网站相互连接成一个有效的包装信息资源体系,这个体系为特色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凸显包装特色的网络信息服务
深入挖掘各地的包装信息资源,将具有包装特色的地方信息提供上网,开展特色信息服务。如寻找网上关于“包装教育”的信息,将科研机构、高校等设置的包装学科的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产业、资讯等汇集在一起,编制主题索引,通过超文本标记语言加以组织整合,形成一个完整而富有特色的“包装教育站点”,增强包装信息资源的渗透力,如中国包装教育网的建设即为此例。
5.加强包装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现在国内各信息机构建立的各种数据库中,属于包装信息专有的数据库种类偏少。基于此,各地包装信息机构应考虑选择可兼容的自动化数据库管理系统,保证各分支系统之间互联方便,把数字化的包装信息资源储存起来并联入网,并可与其他机构共享资源,形成储备丰富的包装信息资源数据库,使国内包装信息资源得到最大范围的共享和利用。
6.建立科学的网上包装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在我国包装信息资源站点中,由于各个网站、网络的隶属关系不同,故在设备条件、信息资源数量的种类多少等方面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包装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需逐步建立起包装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机制,使网络中各包装站点明确各自的建设特色和重点,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调,建立起科学的网上包装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避免重复,减少浪费,使其整体效益最优化。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